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代表风采 > 内容

发挥群体作用 积极为民谋利

更新时间:2011-04-20 来源:师宗县五龙乡人大主席团 作者: 满石权
------分隔线----------------------------
  

──五龙乡狗街村委会人大代表小组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

  师宗县五龙乡狗街村委会人大代表小组由一名省人大代表、一名市人大代表、一名县人大代表和五名乡人大代表组成。该代表小组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注重贴合农村农业生产现状,发挥群体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找方向、谋出路,以创新的工作方式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该代表小组通过考察、调研、试点、推广,带动群众发展了冬早洋芋、热区水果和姬松茸三大优势产业。同时实行省、市、县、乡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挂联农户,指导和帮助村民发展新产业,有效推进了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并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质增效发展热果产业。五龙乡热区水果发展历史悠久,至今面积已达8000余亩,但技术落后、管理初放、产量低、品质差,市场效益不好,严重影响了经济收入。代表小组多次到果农家里调查走访,并深入果园查看果树长势,为了提高热区水果的产量和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向乡人代会提出《关于帮助解决五龙乡热果品种优化、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的建议》,通过乡人民政府办理,积极引进了优良品种、建起了示范基地、改造了水利基础设施、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促进了柑橘、枇杷、杨梅、桃子、李子等热区水果提质增效。
  代表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果农。利用农闲时节,聘请林果技术专家深入一线为果农讲授柑橘、枇杷、杨梅等经济林果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建立技术咨询联系方式,随时随地解果农难题。代表们手把手把从专家那里学习到的种植、嫁接、修建等实用技术教给附近果农,通过技术接力,使更多果农掌握林果种植管理技术。目前,已有1200余人学到实用技术。同时代表连同乡农技人员与种植大户结对子,充当科技“保姆”,目前共结成帮扶对子28对,技术人员长期对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使林果业实现由“栽”到“管”的转变、由“数量”到“质量”的提升,从根本上实现果农丰收增产。2010年完成1500亩热果品种改良,出售热果累计2000余吨,实现产值400余万元。
  因地制宜推广冬早马铃薯产业。代表小组紧抓五龙热区资源优势,调活热区特色农产业,逐步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子。通过优化布局,合理制定冬早马铃薯种植规划,先由省、市、县、乡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建好一块按照乡政府规定规模和标准的样板,然后每个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把种植经验推广给3至5户农户,示范带动发展冬早马铃薯产业。自2004年至今,经过7年的努力,该村委会成功创办8000亩冬早马铃薯示范样板。
  代表小组还积极行动,吸引投资,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效应。由代表小组牵头,成立了由村两委、各村小组长、营销大户、部分种植户组成的冬早马铃薯协会,由协会统一调购籽种、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收购销售,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协会运作下,种植户的不懈努力下,着力解决好农业信息、科技服务等问题,打造冬早马铃薯品牌,狗街村委会的冬早马铃薯倍受周边地区客商的亲睐,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显现。2010年全村冬早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亩,实现产值0.26亿元。通过效益带动,全乡掀起了冬早马铃薯种植热潮。
  拓宽视野引进姬松茸种植产业。代表小组以新思路带动大发展,不断拓宽视野,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009年人大代表小组组长郑贵平在互联网上看到瑞丽的村民发展姬松茸经济产业,觉得每年农户把农作物秸杆堆在田地里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五龙独特的地热河谷槽区气候优势,很适合发展姬松茸种植。
  郑贵平及时与瑞丽一家公司取得联系,于当年10月组织代表小组进行实地考察,2010年2月正式引进试种,并邀请公司技术人员跟进指导,发展姬松茸种植基地。为了壮大姬松茸种植产业,代表小组成员进村入户动员村民种植姬松茸,并经常到姬松茸大棚帮助种植户堆肥发酵、上棚撒种、浇水、温度控制、消毒、营养液的使用等技术指导。在代表小组的帮助下,去年首期规划的53个姬松茸大棚,种植面积30亩,实现年产量30吨,群众年增收达90余万元。
  通过代表小组群体的不懈努力,积极为民谋利,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狗街村委会的群众不但达到了增收致富的目的,而且进一步转变了发展观念,开始积极探寻创新发展模式,从而提高了发展的质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增长力,增强了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

------分隔线----------------------------